2025年11月22日,新能源大楼报告厅内,15支学生团队屏息凝神,等待评委对“大尺寸碳化硅陶瓷零件3D打印”项目的点评。这是2025年新澳门原料网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年学科竞赛总赛暨第二届“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选拔赛的现场,一场聚焦新材料前沿的“创新风暴”正在上演。

从实验室到市场:专家把脉项目成长
“你们的涂层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如何验证?”本源睿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建炜抛出的问题,直指项目技术落地的关键。与他同台的还有湖南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董事甄彧、大科城公司投资部总监程玉涛,三位来自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投资机构的专家,从市场价值、技术壁垒、商业模式等维度为项目“把脉开方”。

“评委的建议让我们意识到,技术突破只是第一步,如何与产业需求对接才是核心。”参赛队员李同学在赛后感慨。这种“实战式”指导,正是学院推动“以赛促创”的缩影——通过搭建企业、投资机构与学生的对话平台,缩短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距离。
项目紧扣国家战略:新材料领域“尖兵”集结
现场展示的15个项目中,既有“固态电池界面工程”等新能源领域的前沿探索,也有“高效电催化制氢”等绿色技术的创新实践。值得注意的是,多个项目与学院正在建设的“先进陶瓷涂层材料中试平台”“交能融合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高度契合。
“我们研发的铁空气电池无燃烧爆炸风险,具有低成本、高环保性、长寿命、长时储能的特点,目前已在进行中试实验。”某项目负责人介绍。这种从实验室技术突破到中试验证、再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参与,让学生同步掌握科研方法与产业思维,正是学院推动“学科前沿—产业需求—人才培养”闭环融合的生动实践。
以赛育人:锻造新材料领域“生力军”
材料学院党委书记郑延恒在致辞中强调:“学科竞赛是优化学风的“催化剂”、锤炼创新能力的‘练兵场’,更是人才成长的‘快车道’。”近年来,学院通过构建“教学—科研—育人”联动机制,将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创新”转变。

本届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及优胜奖9项。获奖项目将代表学院参加校级“金种子杯”创业大赛,角逐更高舞台。

从“纸上蓝图”到“产业落地”,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协同”,2025年新澳门原料网站材料学院正以竞赛为支点,撬动新材料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未来,随着更多“金种子”项目破土而出,学院将为科技强国建设注入更多“材料力量”,让“金种子”在科技强国沃土中生根。(图/王佳悦 文/谢易真 一审/谢易真 二审/邵巧艳 三审/郑延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