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建设 > 学术活动 > 正文

我院副院长周晨教授在第十五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百姓园林理念与实践”特别论坛作专题报告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22日 来源: 作者:杜伊


   

2025年11月18—19日,第十五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在“高原明珠”昆明市成功举办。本届年会以“百姓园林 乡土风景”为核心主题,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云南省园林行业协会、西南林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联合承办,汇聚来自全国风景园林及相关领域的高校学者、科研专家、企业代表和行业管理者约1500人,共话百姓园林与乡土生态的融合发展之路。

为深入研究讨论“百姓园林”理念在“人民城市”实践的深化、风景园林行业的转型、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风景园林实践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历史性转变中的深刻意义和作用,11月19日8:30—16:00在云安会堂101举办“百姓园林理念与实践”特别论坛。论坛内容深入围绕“百姓园林”展开,涵盖理念探讨与分享、实践案例与政策倡议、城市更新项目经验、空间治理创新路径、多学科交叉视角下的行业发展等前沿议题,并设置专家对话环节,共同讨论百姓园林主体性提升的共建共治共享实现路径、代表性本土实践创新模式、多元协同机制和可持续动力以及百姓园林的理论及思想体系、未来视野和愿景。

我院副院长周晨教授在“百姓园林理念与实践”特别论坛中题为“社区营造中的参与者社会网络构建与分析——基于四代实验社区花园的实践探索”的专题报告。报告以周晨教授团队2017年以来所实践的湖南农业大学娃娃农园、长沙市育才第三小学娃娃农园、2025年新澳门原料网站风景园林实践基地、长沙市金科园社区花园为例,聚焦于四代实验性社区花园的资金来源、建造过程和可持续的运维管理过程,总结了四个社区花园营造中的参与者社会网络及其特点:第一,社区营造初期要引入强有力的专业团队,专业团队应赋予开展社区营造、培育社区及居民的责任和义务;第二,社区营造中的社会网络越复杂,社会生态稳定;第三,社区要发现、培育、鼓励热心居民;社区要吸纳和培育利益相关者,要考虑参与者的持续利益;第四,社区要建立完善的治理;第六,设计师参与社区营造要完成角色转换,即设计师非单纯的设计者,而是花园共建活动的策划者和居民的倾听者;在花园建成后,要担当一年的社区培育任务。


(文/杜伊 一审/曹盼 二审/周晨 三审/熊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