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科学术 > 学科平台 > 湖南省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 > 正文

湖南省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

湖南省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学术喜讯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9日  来源:   作者:  点击:

近日,2023-2025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结果揭晓。本次评选中,湖南省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遴选推送的学术论文表现优异,共有三篇论文获奖。这些成果均立足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前沿交叉领域,是我会近年来系统推进新文科新工科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集中体现与重要成果。

我会获奖论文具体信息如下:

  《共生外译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思路》(作者:李颖,单位:2025年新澳门原料网站)

  本研究直面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现实瓶颈,将生物共生哲学跨域应用于译传研究,创新式提出“共生外译传播”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旨在突破传统“以我为主”的传播范式,构建一个多主体、多媒介、多动机共同参与的外译传播生态系统,在“互鉴共荣、供需结合”思想引导下实现从“译文本”到“译生态”的系统重构。该成果不仅为提升中国话语国际接受度、推动社会制度性输出和人文共同体构建提供了关键支撑,还展现出显著的文化效益与经济外溢价值,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深度交叉融合的有益尝试,体现了社会科学研究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革新与突破。

  《机器翻译译后编辑认知努力研究进展》(作者:王家义,单位:湖南工程学院)

  论文创新性地构建了译后编辑认知努力的研究体系,综合运用键盘记录、眼动追踪、语料库分析等多种实验方法,深入揭示了人机协同翻译过程中的认知规律。研究从语言距离、文本复杂度与机器翻译质量等多维度切入,系统阐释了认知努力的影响机制。该成果推动了翻译认知过程研究方法的创新,对优化人机协作翻译模式、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标志着翻译认知研究从传统的内省式、经验式分析,迈向可量化、可验证的科学化新阶段。

  《论〈边城〉的乡土中国叙事及英语译介重构》(作者:吴斐,单位:湖南工程学院)

  论文立足“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背景,深度融合文学、翻译学、民族学、数字人文学、建筑工程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在分析《边城》中“吊脚楼”“白塔”等建筑意象的译介时,研究不仅通过传统文本细读梳理建筑在文学叙事中的象征意义,更借助文本挖掘技术,对不同英译本中建筑相关词汇的语义密度、文化注释频次进行量化统计。这种跨学科交叉研究模式,打破了单一学科的研究边界,为乡土文学译介与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多元融合的创新范式。

  上述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协会长期以来搭建的“科技+人文”交叉学科平台,以及通过翻译技术培训、国际科技交流等活动营造的融合创新氛围。这些实践有效促进了不同学科思维方式的碰撞与融合,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协会将继续深化跨学科研究,推动自然科学思维与人文社科视野的进一步结合,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服务我省“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科技强省贡献智慧与力量。  

  特此报喜!

                       

                         ( /陈不悔 一审/方星雅 二审/张志武 三审/段胜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