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会 -> 正文

研究生会

田间地头充满“硒”望,智能生产充满希望 食品学院研究生赴湖南省安仁县生平米业有限公司开展专业实践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5日 来源: 作者:

眼前是高速运转的智能化生产线,鼻尖萦绕着新米的清香,当象牙塔遇上智能化工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写在食品学院学子们专注的眼神里。近期,食品学院研究生暑期实践团走进安仁县生平米业有限公司。

作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生平米业建成了一条从稻谷清理、砻谷、碾米到抛光、色选的全程智能化生产线。该公司年加工大米30万吨,其产品远销广东、福建等地,为当地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条生产线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的智能化程度”。公司技术负责人王工指着正在工作的自动化设备介绍道,“从稻谷进厂开始,抽样针自动取样、称重机自动录入数据,到加工环节的实时质量监控,全部实现了无人化操作”。在中央控制室,同学们看到工作人员只需通过电脑屏幕就能监控整个生产流程。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立即报警并指派维修人员处理,这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只有把论文写在生产线和稻田里,才能闻到饭香”。带队老师吴苏喜的这句话让同学们深有感触。为了更深入了解水稻种植的源头,实践团又驱车90分钟,翻越崇山峻岭来到一处富硒水稻试验田。

在田间地头,吴苏喜老师蹲下身来,仔细查看水稻长势,耐心地向村民们讲解富硒水稻的种植技术要点。“要注意控制硒肥的用量,既保证稻米富含硒元素,又不能影响作物生长”。他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实践团成员们也纷纷下到田里,与村民们交流种植经验,并采集水稻样本进行检测。

“虽然我们都老了,但还是对生活充满希望,你们放心,水稻我们一定给你们种好”。60多岁的老农张大爷用着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道。他的话让同学们深受感动,实践团成员李岳星表示:“农户充满着希望,水稻充满着‘硒’望,一定能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

此次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不仅深入了解了现代化粮食加工的全过程,还通过实地调研,收集了大量关于富硒水稻种植的一手资料。这种将课堂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巩固专业知识,又能培养同学们服务“三农”的情怀。

(文/李岳星 图/彭靖凯、薛源 一审/胡佳佳 二审/王凤 三审/练黎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