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音

◇ 当前位置:首 页 > 理论之音 > 正文

范宏民丨铭记历史烽火 砥砺育人使命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7日 来源: 作者:

铭记伟大历史胜利,凝聚正义和平力量。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震撼了亿万国人,当铁甲洪流轰鸣而过、老兵方阵肃穆敬礼,历史的厚重感与新时代的使命感交织成磅礴力量,让我对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有了更深思考。

一、历史回响:抗战精神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这一精神跨越时空,始终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攻坚克难。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抗战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与民族气节,其本质是“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信念。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从历史中汲取力量,筑牢信仰之基。

二、现实映照:教育使命与强国强军的时代同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强国”“体育强国”“文化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的推进,彰显了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盛大阅兵式上,高大上武器我看不太懂,就知道上能决胜万里长空,下能入海劈波斩浪,但它“打击范围覆盖全球”我听懂了!内心无比激动自豪。

“横看一条线”,阅兵队列是视觉上的完美呈现,更是精神上的钢铁长城。“竖看一个人”,这是一个个承载着历史、充满力量的鲜活生命。这启示我们:工作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工作内容有轻重缓急,但工作态度绝对不能有淡旺季,要持之以恒、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善作善成。

三、未来展望:以奋进之笔书写新时代答卷

在观看大会直播时,我注意到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通过短视频、图文直播等形式引发广泛共鸣。这启示我们:教育宣传应善用新媒体技术,打造“破圈”传播矩阵。例如,组织艺术类专业师生创作抗战主题动漫、VR红色场馆导览,或邀请苏超球员讲述抗战故事,让历史更贴近青年话语体系。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教育工作者既是历史的传承者,更是未来的开拓者。抗战胜利的荣光属于过去,但精神火炬永续传递。我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以教育为舟、以精神为帆,立足岗位,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孙樱芝